查看原文
其他

唐君毅:章太炎早年很自负

2017-06-14 唐君毅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

编者按

1936年6月14日,著名学者章太炎逝世。

章太炎(1869.1.12-1936.6.14),原名学乘,字枚叔,浙江余杭人。后易名为炳麟。因反清意识浓厚,慕顾绛(顾炎武)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,号太炎。世人常称之为"太炎先生"。早年又号"膏兰室主人"、"刘子骏私淑弟子"等,后自认"民国遗民"。

清末民初思想家,史学家,小学大师,朴学大师,国学大师,民族、民主主义革命者。著名学者,研究范围涉及小学、历史、哲学、政治、佛学、医学等等,著述甚丰。

唐君毅先生最早读的书,就是章太炎与他一个朋友编的《教育经》,年轻的时候受章氏思想的影响颇深。


大概清朝末年民国初年,是中国历史文化一大变局的时候。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,变成民国,我是很正视这事情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


在这时候,思想的情形要从两面看,一面是西方的,一面是中国原来的。清朝末年民国初年,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究竟什么思想的影响力最大呢?西方的进化论,影响其实还不是最大的。最大的是两个东西,一个是从清朝讲今文学下来的,如广东康南海,这一条路的思想,在思想界影响最大。另一是清朝的很多古文学家,刘师培、章太炎影响下来的。


当然一般的看法,这两条路的人都同时讲中国从前的学问文化,都是很保守的,但这个话不对的。最近我有一看法,这两个思想流,实际上和我在开始读中学时的很多思想有密切的关系,这个是我上个月写一篇文章时想到的,意思是不是完全对,我也不敢说,现在先把意思说一说。

(康有为  1860年,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拍摄的照片)


从康南海先生的思想说,表面上看,他是极端的保守中国文化的,他推崇孔子推崇得不得了,他到欧洲、美洲各处看了以后,回到中国来,要建立大的孔教。他所著的书如《新学伪经考》《孔子改制考》《大同书》,影响非常大,都是极推崇孔子的。


但他的推崇孔子,产生另一个影响,恰恰后来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的思想正是由康南海的思想出来。这也很奇怪,他的《新学伪经考》《孔子改制考》的一个根本观念是什么东西呢?就是所有的六经都是孔子一个人伪造的,是托古改制,托尧舜文武周公之古。


他同时说当时诸子的思想没有不托古的。墨子是托古,他讲的是尧舜;韩非、李斯也是托古,他们所讲的也是尧舜;孔子也是托古,孔子讲的是尧舜文武周公。


这些话最初看起来也未尝不可以说,但这个说法假如真正成立,可以涵有一个意思,即中国古代的文化未有一个东西是真实的,都是孔子造出来的。


从这个意思再进一步,说孔子托古改制,是好的说法,不好的说法,则古代的中国文化,通通是孔子伪造。康有为是极力推崇孔子、尊重经的,然而这思想影响所及,反过来很多疑经、疑古的思想是由这里出来。

(章太炎)


另一边,章太炎先生讲古文学。太炎先生是近代国学大师,他的说法恰同康有为说法相反。


康有为说六经皆是孔子托古改制,章太炎说孔子是真正的信而好古,是真正的史家。


康南海认为后来的古文经是刘歆伪造的;章太炎反过来说,刘歆所传的古文经都是真实的历史,孔子的地位与刘歆一样,他的文化的工作,就是保存信史;孔子地位,是保守学术,传到民间,对贵族平民平等看,于是把古代阶级的关系削平。


这是章太炎先生的看法,这个看法比较说很达情理。但是章太炎先生有另外一面,他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看法,把孔子与刘歆平等来看。在清朝末年,他写了几本书:《典论》《国故论衡》等。在这些书里面,他说要讲中国学问,如果做文章,就须以魏晋玄学之名理之文做标准,如果论思想,就要以佛家作标准。


以佛家作标准,他怎样看法呢?譬如对于孟子、荀子,以佛家的标准来批评,孟子只知道“我爱”,荀子只知道“我慢”,至于孟子、荀子讲性善性恶都是偏见。对于《中庸》《大学》《易传》,他说这个是像印度的梵天外道,他都看不起。再下来是宋儒,而在清朝末年,一般思想均与宋儒的根本思想相悬。因此一方面看起来章太炎先生相当之推重孔子,其实在清朝末年的时候,他这个思想并不真很尊重儒家学问的。


在民国他又变了,他晚年讲中国的学问,有些名称都是他创造的,譬如诸子学、国故,他以孔子也是诸子之一。以前时代不把孔子看成为诸子之一,孔子是个圣人。国故这个名称,我怀疑也是章太炎这本《国故论衡》之后才流行的,国故这名称本来也很好,但假如用另一个意思,便变成这些都是过去的,是旧问题;可以说中国从前的学术传统,孔子以后的思想家,都没有一个人在章太炎先生的心目中,他自己当时很自负。


(章太炎的大篆手迹)


这两个人的思想影响到民国初年的学风。在我开始读中学的时候,那时讲什么整理国故,考据历史,说什么疑古,这些都是从章太炎先生的观念传下来的。


我们细细看看,胡适之先生当时就是讲整理国故的,他的朋友钱玄同就是疑古的,陈独秀是批孔的,这些材料我都看过,初看起来好像是由新文化运动来的,其实都不是,是从清末章太炎、康有为来的,他们一方面推崇孔子,尊重中国从前的经书,另一方面是开始了后来的怀疑经书,反对孔子的思想。从这处我连上我个人读书的情形来讲,也可以多少反映这个时代。

(唐君毅(中坐者)十四岁时与吴竹似(右二)等少年朋友合影)


我自己最初读书,与家庭的关系最大。我读书时代很早,我父亲是清朝的秀才,在四川教中学,后来教大学,他心目中最佩服的是章太炎,一谈便谈到章太炎。


我最早读的书,就是章太炎与他一个朋友编的一本书,好像是《教育经》,是清朝末年的一本书,里面有讲文字学的,有讲诸子学的,是白话文,我七八岁时我父亲就叫我看。其实用白话文最早的是章太炎编的《教育经》。


在我小的时候,我父亲并不真尊重孔子的。我读书的时候很早,可以说是两岁的时候,到我六岁的时候,父亲教我读的第一本书便是《老子》。在我父亲心目中,他认为道家比儒家高,清朝末年很多人都是这样想。当然后来我父亲思想也变了。


章太炎先生喜欢讲文字学,我父亲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就强迫我背《说文》。清朝末年一般教小孩子读书都是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礼记》《诗经》等四书五经,这个是根本。其实,我读中国的书,我所受父亲的教育,都不是正宗的,都不是中国从前教育的传统。中国教育的传统是先读四书五经。《说文》是小学,小孩子最不能了解,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我们的时代。


我父亲后来变了,章太炎先生后来也变了,他在清朝末年很看不起中国传统的东西。这些老先生变化都很大,譬如梁任公先生,在清朝末年讲墨子,到后来在民国以后,也讲儒家。他们自己的思想在变,他自己变了以后,他们前期的思想的影响,仍留到后人。


譬如章太炎先生到后来已不是他自己早年的思想,然而他早年的思想发生作用,影响到下一代。譬如说吧,在晚清梁任公时尊重墨子,后来很多尊重墨子的人变到去讲马克思主义,但那时梁任公不讲墨子了,他讲孔夫子。


章太炎也是如此,他到后来也不讲国故了,然而他把中国学问只当成一种国故的观念留下去了。他后来也不像以前一样鄙弃宋明儒,或者鄙弃孟子、荀子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然而这个鄙弃宋明儒、孟子、荀子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的思想留下去了。对他们自己而言,是进步,晚年比早年进步。但是他们早年的思想影响到下一代的时候,下一代的人承继他们的早年思想来发展,反过来骂他们的晚年。


在北平的时候,我曾听过梁任公讲演,当时我们的年轻人都是骂梁启超的,说他是退步了。对章太炎也没有好感,骂他的人就是受他早年思想影响的人。胡适之,其实也是受章太炎早年思想的影响。


本文摘自《生命的奋进——大师的青少年时代》,九州出版社出版



推荐阅读:《唐君毅全集》

作者:唐君毅

出版:九州出版社


《唐君毅全集》(新编本),以1991年台湾学生书局版《唐君毅全集》为基础,对唐君毅先生部分著作进行重新编辑、校对、增补和分类,至于台湾学生书局版《唐君毅全集》的内容以及原编者的注解说明,谢廷光女士亲书全集及各册书名等,新编简体本保留其原貌。


新编本力求完整地呈现唐君毅先生在“花果飘零”的时代对中华民族、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著,以及其“灵根自植”的信念坚守和返本开新的创造精神;同时也真实地呈现其“立三极”“开三界”,融通中西印三大文化系统的理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,以及做一个真实的人、一个真实的中国人、一个真实的现代世界的中国人的独特人生轨迹。




相关阅读:

章太炎的民国朋友圈

国学大师章太炎“傍黑”,为杜月笙改名,修订家谱

我的父亲唐君毅

唐君毅:自己的自愿才是一辈子的事

牟宗三:唐君毅是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

梁漱溟:我是如何自学的?

熊十力:读书必先有真实的志愿



点击阅读原文,加入读书会,成为会员,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;另,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《读·享 | 九州》电子杂志。


九州出版社读书会

ID:jzhpress

书香九州,智慧长留。

谢谢您的关注!

Copyright ©2017年

九州出版社读享团


Email:jzhpress@126.com

个人微信号:jiuzhou911,暗号:寂寞就读书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